918博天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圈里圈外 >

中国农民(养猪人)具有独特的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4-05-13 来源:猪e网


    据报道,国家将于近期启动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以促进生猪价格合理回升。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面对不振的猪肉市场,政策救市恐怕也难挽救行情。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依旧是目前国内猪价低迷的根本原因。
  对业内人士的看法,笔者赞同。现在,国内从生猪养殖到猪肉销售,可以说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状态,政府起不了什么大作用。笔者觉得,这轮生猪价格如此长期的低迷,背后隐含了一种较量——大型养殖企业和农民小规模饲养间的较量。笔者没法用具体的数字支撑主一说法,但在与养猪农民交谈中,却能找到证据。
  猪要大规模饲养,这一直是政府和业内很多有话语权的人提倡和希望的。近些年,中国在大规模养猪上,确实走得很快,各地都把建起来的数千头甚至上万头的养猪场当政绩宣传。对此,笔者也赞同——大规模饲养,更容易对出栏生猪的质量进行监控,这符合了国人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但市场却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些希望和要求走。
  笔者觉得,这轮生猪价格出现如此长期低迷,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2011年的猪价走高。当时,生猪价格涨到每斤10元,养一头猪能挣七八百元,这一利润太有诱惑力了。这种诱惑力的结果,是吸引来了资金。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其他行业的资本也更愿涉足养猪行业,甚至有些农民也用打工挣来的钱建起猪圈,不打工而在家养猪。笔者觉得,这是这轮猪价低迷时间过长的根本原因之一。
  本来,供大于求、价格过低时,就会有人退出,从而达到市场的再平衡。可这次生猪价格出现低迷后,退出机制并没有按规律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生猪长时间供大于求。这种没能及时退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来说,进来容易,退出就成困难的事了。钱花了,猪舍建起来了,不养下去,就意味着投进去的钱不但逐利的目的达不到,甚至连本都收不回来。对于小规模饲养的农民来说,他们不雇人,建猪舍的场地很多也是自家的,猪价低,就少挣,即便亏些,他们也想继续养下去——以前长期的喂养经验告诉他们,价低过后,会有高价。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明明知道过剩,可不管是养殖企业,还是养猪农民,都不愿少养或直接退出。这就形成了僵持局面——看谁会撑下去。
  这种僵持的结果,养猪农民赢面可能要大些。不仅存在规模越大亏损越大这一问题,农民降低亏损的能力也更强些。除了饲料、防疫治病等方面,农民喂猪别的费用很少发生,企业却不行。
  其实,这种竞争早就发生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城里人带着大把的资金,到农村建养猪场,在疫病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这些养猪场没撑几年。
  前些年,有外国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养猪行业,业内一片狼来的呼声。可现在,我们吃的,几乎还全是中国人喂养的猪肉。
  这几年,国人对资本下乡争论颇多。反对者一个基本论点是,资本下乡会冲击农民正在经营着的弱势产业,和农民抢饭吃,让农民的收入更低。笔者开始也抱有同样的担忧。调查了解了一些下乡资本兴建起来的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企业后,笔者不再为农民担心。就市场生存能力而言,这些新建起来的农业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还很难打败农民。这些农业企业和农民种养同样的东西,确实会加大市场供应,促使价格走低。但资本的逐利性不会允许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农业企业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但笔者觉得,在目前还无法替代农民的生产。各种类型的家庭经营,在较长时间内,还将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
  我们的农民在想过上更好日子的愿望驱动下,具有了非凡的吃苦耐劳精神,也具有了创造力和竞争力。中国农民玩不转的,别人,包括外国人和中国的城里人,也难玩转。
918博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