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博天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如何提高水产养殖的盈利能力?

发布时间:2014-11-28 来源:东方918博天堂


如何提高水产养殖的盈利能力,这是养殖业升级发展的核心内容。提高养殖的盈利能力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还要研究养殖利润的来源、及其控制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养殖水产品的成本控制能力、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格及其定价机制。

  一、技术的来源

  现代产业、养殖业的发展,都是需要技术作为强有力支撑的。那么,我们现有的水产养殖技术从哪里来,又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传递给千家万户的“家庭式的农民”?这就是我们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重大技术转播难题。先进的养殖技术需要落地,需要传递给千家万户的“家庭式的农民”来实施,谁来做这项工作?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4支技术传递队伍:政府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人员、国家产业体系技术专家、饲料企业的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人员、鱼药企业的技术推广体系和人员。而下到田间地头、直接与“家庭式的农民”进行技术传递的主要队伍应该是饲料企业的技术服务队伍和鱼药企业的技术服务队伍。因此,我们如何更好地组织好这两支技术服务队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供求决定价格

  我们的水产品市场价格是由谁来决定的,或者,水产品的定价机制是什么样的呢?

  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一个产品的市场价格应该由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但是,水产品是农业产品,其市场价格并不是完全由生产成本来决定,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当水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水产品的市场价格就高,相反,当供过于求的时候,无论水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市场价格依然很低。这就是中国农产品、水产品市场价格定价机制的现状。主要粮食、油料,国家还有保护价,但水产品是没有保护价的。粮食、油料等是以国家收购为主的,而水产品等是以“鱼贩子”等个体收购为主的。鱼贩子对养殖水产品的收购价格是依据水产品的市场价格、成本、利润等来确定其对养殖水产品的收购价格的,而养殖水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并不影响到其与鱼贩子之间的交易价格。其结果是:水产养殖产品、养殖业者遇到“好年份”的时候,就大赚钱,甚至暴利;相反,则出现大亏本,即使赔钱也得要卖鱼。

  要提高养殖业的盈利能力,就要研究和适应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其市场价格的定价机制。饲料产品是按照生产成本来定价的,而养殖的水产品主要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定价的。如果再分析鱼贩子对其收购的渔产品的定价机制也是按照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定价的。这样一来,饲料企业销售饲料产品不会亏本,鱼贩子收购渔产品在农贸市场交易不会亏本,而养殖户与鱼贩子实施养殖水产品交易就可能出现大亏本、大赚钱的现象。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格可能就会偏离其自身成本和自身价值,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其市场价格,就可能出现大赚或大亏;同时,还要承担饲料原料“资本炒作”的溢价价格,依然也要接受鱼贩子的人为压低价格,在整个价值和价格传递链中处于非常严重的弱势地位。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应该就是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养殖业者如何才能“盈利”?其实,就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养殖的水产品“卖个好价钱”,二是有效控制自己的养殖成本。只有在两者之间有价格差异的时候,养殖业者才能获得利润。

  三、如何“卖个好价钱”

  主要的出路有以下几个:

  1、适应不同品种的市场价格差异,养殖品种多样化。

  在同一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不同的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格有很大的差异。养殖业者如果选择不同的养殖种类,那么在上市的时候不同品种就会具有不同的市场价格,这是规避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盈利能力最有效的对策。

  同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要做到一个养殖产品的市场价格高2.0元/千克,所需要的工作就是养殖一个不同的养殖品种而已;而对一个常规的、大量的养殖品种,要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节约2.0元/千克的养殖成本,其所需要的技术支撑难度就要大得多。市场供求关系追求的是“新、少、奇”,而养殖成本的控制则需要有技术的进步,两者的难度自然不同。因此,对养殖品种的选择,切忌“追风”、“随大流”,而是要追求“新、少、奇”的品种。

  2、适应地区价格差异,促进水产品市场建设。

  中国对水产品的消费习惯依然是“鲜活水产品”,而不习惯消费加工的水产品,这也是中国水产品加工产业难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同一时间段里,不同地区的水产品市场价格差异较大,这主要是不同地区的水产品养殖量与市场需求量的差异所致。因此,即使是数量较大的、相同的养殖种类,在不同地区也具有较大的市场价格差异。如果能够使养殖的鲜活水产品在不同地区顺利的、快速的流通,则可以适当避免“低价销售”的情况。但是,这需要有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大市场”的建设需要依赖国家、地方政府对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的投资,“大流通”则需要有鱼贩子、养殖户、养殖渔业合作社来完成,如何降低流通成本、如何提高远距离运输的成活率就是主要的问题。

  3、适应水产品市场价格的时间差,实施养殖水产品均衡化、差异化上市。

  对于相同的水产品,在不同的时间段通常具有不同的市场价格,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养殖水产品均衡上市,比如每个月都有养殖的水产品上市,则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养殖利润。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一般在年底就会出现集中上市的现状,导致在同一地区、在同一时间里“供过于求”的局面,于是养殖的水产品市场价格就显著下降,养殖户就出现亏损。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均衡上市、每个月都有鱼卖呢?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当你卖掉可以上市的鱼之后,难以买到合适的鱼种进行再养殖,就只能养殖更大一点、养殖更长一段时间再卖鱼了。这里就出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一个地区,对主要的养殖种类如何匹配。比如,在一个地区有养殖鱼苗的,有养殖不同规格鱼种的,有养殖商品鱼的,那么就可形成培养养殖的良性循环了。在我国的广东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其它地区则需要向这个方向转变。

  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有对水产品市场的研究和适应能力提高,也需要有解决技术落地问题的能力。

  四、如何才能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成本?

  水产养殖成本的构成大致情况是:养殖的饲料成本70%、鱼种10%、池塘租金10%、其它10%左右。不同的养殖种类、不同地区的养殖成本构成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饲料所占成本的比例变化不大。因此,养殖的饲料成本是养殖的主要成本构成,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池塘租金由于土地成本的上升而增长较快。如果养殖单产得不到有效提高,池塘租金所分摊的成本的比例将显著增加。

  例如,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池塘租金达到了1000元/亩,而养殖的单产为500千克/亩,池塘租金的成本就达到了2元/千克,所占比例就很高了。

  要实现养殖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重视以下主要问题:

  1、有效控制养殖饲料成本。

  养殖户如何选择一个饲料产品,不要单纯依据饲料价格、饲料蛋白质水平来选择。饲料质量最终要通过养殖产品来体现,也就是养殖水产品所消耗的饲料量或饲料系数来实现,饲料系数=养殖消耗的饲料量/养殖鱼体增重量;养殖水产品消耗的饲料成本=饲料系数×饲料价格。饲料系数就成为饲料质量的真实反映,但养殖所消耗的饲料成本则还要看饲料价格,是饲料系数和饲料价格的综合结果。例如,一个饲料产品的价格是3.5元/千克,饲料系数为2.2,则养殖水产品消耗的饲料成本=3.5×2.2=7.7(元/千克);如果另一个饲料产品的价格是4.0元/千克,但饲料系数为1.8,养殖水产品消耗的饲料成本=4.0×1.8=7.2(元/千克),养殖的饲料成本低于前一种低价饲料。所以,不一定低价饲料的养殖成本就低。

  因此,养殖水产品消耗的饲料成本既是一个饲料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养殖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这是对于饲料选择、饲料产品质量和价格定位的关键点。

  2、有效控制养殖病害和疫情的发生。

  如何才能有效控制养殖动物病害与疫情的发生?养殖动物的抗病、防病主要是依赖药物还是依赖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和免疫防疫功能的作用?如果从病害与疫情的原发性因素、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分析,只有在养殖动物自身的免疫防疫系统受到损伤、免疫防疫功能被削弱的时候,才会发生病害和疫情。那么,是谁破坏了养殖水产动物的自身免疫防疫系统呢?

  因素很多,但值得关注的主要因素有:饲料的安全质量、养殖池塘的水质和池塘底质、鱼种质量。

  a、饲料是养殖水产动物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饲料在提供养殖动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能量物质的同时,饲料中的不安全因素如油脂氧化产物、蛋白质腐败产物、霉菌毒素、抗营养因子、重金属等潜伏于饲料中,也随着饲料物质一起进入养殖动物的消化道,对肠道等造成损伤作用。当养殖动物肠道受到严重的损伤后,肠道的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肠道细菌、细菌内毒素、炎症因子等易位,对肝胰脏等内脏器官组织造成远程损伤性打击作用,导致鱼体整体健康的损伤作用,使得养殖动物的自身免疫防疫系统受到损伤。

  因此,养殖户在选择饲料的时候,除了关注饲料的营养质量(饲料系数、价格)外,还要关注饲料的安全质量。饲料的安全质量在养殖动物身上可以通过养殖动物的体色、肝胰脏色泽和形态、肠道粘膜状态、体表粘液多少、鳞片松紧程度等表观指标来进行初步的鉴定。

  b、对于水质和池塘底质,传统的中国池塘养殖技术中要求每个养殖季节都要干塘、晒塘,这对于养殖动物的健康、防病治病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近年来这个良好的养殖技术在丢失。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池塘的存塘量、保持较高的池塘使用率,一般在3~5年的一个承包周期完成时才进行传统的“干塘、晒塘”。可以设想,每次使用的药物、残余的饲料、养殖动物的粪便等全部存留于池塘中,池塘的水质、底质质量就很差了,池塘就成了一个病原微生物库了,养殖动物感染疾病的几率就显著增加。如果再加上养殖动物自身生理健康受到损伤,在这个病原库里,养殖动物感染疾病就成了正常的反应了,至于感染什么样的疾病,则就由当时的水质条件、病院生物的条件所决定了。

  因此,水产养殖生产要严格按照一个养殖周期的“清塘消毒”技术操作进行。同时,在水质调控、底泥调控时多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尽量避免使用药物。

  c、对养殖鱼类实施免疫疫苗注射的技术值得关注。在草鱼养殖中,利用工业化生产的、或是土法生产的弱毒疫苗对养殖种类进行免疫防御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广东地区的草鱼养殖中,疫苗注射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防疫措施。最近几年,在华东地区引进该项技术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使用上要注意几点:一是疫苗来源与效果,工业化生产的疫苗质量较为稳定,也容易获得。而土法疫苗是利用当地的生病草鱼制作的疫苗,在病原生物特性上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因此,建议将工业化鱼苗与当地土法疫苗结合注射进行免疫,效果更佳。二是注射次数问题,一般在春节或秋季进行疫苗注射,注射的草鱼大小一般为50克/尾、150克/尾以上大小规格,一尾鱼注射2次的效果更好。

  疫苗注射的操作基本实现了专业化,有专业的注射队伍,价格一般按照0.05~0.10元/尾收取费用,包含了人工费用和疫苗费用。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一天可以注射1.0~1.2万尾/天,效率还是很高的。

  3、鱼种质量。

  养殖的鱼种质量是养殖动物的生理基础。一些养殖种类如鲫鱼、鲤鱼、团头鲂等品种退化的情况较为严重。当一个品种退化时,其自身的免疫防御体系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抗病防病的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野生亲鱼作为种鱼繁殖的后代,在生长速度、抗病防病能力上要强于在池塘繁殖多代的亲鱼后代。因此,选用江河、湖泊中野生亲鱼作为种鱼繁殖的鱼苗,在种质质量上更有优势。
918博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