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博天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何建国详解对虾生态防控之技术细节首次披露

发布时间:2014-09-19 来源:博亚和讯


  (一)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是什么样的机构?主要承担哪些工作?
  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50个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之一。针对我国对虾养殖产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农业部于2008年成立了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简称“虾体系”)。
  虾体系由1个国家虾产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功能研究室、20个综合实验站组成。体系设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专家团队15个,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20个。根据我国对虾主产区和主要养殖对虾种类,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河北、天津、山东、辽宁等沿海10个省市建立了20个综合试验站。
  虾体系主要开展对虾产业急需的重要技术研发、技术开发需要的前瞻性研究工作、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应急性任务等4项基本任务。
  虾体系建立6年多的时间,选育出5个对虾新品种,研发出14套对虾病害检测技术和试剂盒,开发了22种对虾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和微藻调控产品,研发了3套对虾工程化养殖装备和2个高效环保配合饲料,建立了10套对虾白斑综合症生态防控技术体系和4套肝胰腺坏死症生态防控技术体系,建立了13套适合不同对虾种类和养殖地区的对虾与鱼类、贝类、蟹类耦合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培训对虾养殖技术人员超过3万多人次,有效阻止了肝胰腺坏死症的进一步蔓延。
  (二)肝胰腺坏死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全球养殖对虾发生了病害危机,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预计较2012年减少23%,其中泰国下降约50%,我国下降约17%。导致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在HPNS发生之初,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病害防控岗位专家、健康养殖岗位专家、综合实验站等体系人员从种苗、病原、水质、饲料、养殖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HPNS研究,找出了HPNS的病因,形成了一系列的防控技术。
  HPNS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对虾养殖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具体病因分为以下5种情况:(1)虾苗携带病原数量多,投放池塘的虾苗死亡;(2)养殖前期池塘发生有毒藻类或者大量有益藻类死亡,导致对虾中毒死亡;(3)养殖中后期(约40天以后),池塘水体有毒有害的理化因子升高,导致对虾中毒后继发病原性疾病;(4)养殖水体存在大量病原细菌;(5)养殖中后期,池塘发生有毒有害藻类或有益藻类大量死亡,随后继发病原疾病。前二种情况一般称为早期大量死亡综合症(EMS),后三种情况养殖者一般称为“偷死病”。实际上,五种情况均是养殖环境(包括藻类)胁迫和病原作用的结果,或者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病原细菌的大量繁殖所致。上述五种病因导致的症状均是肝胰腺坏死,其主要原因是养殖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我们这里统称肝胰腺坏死症。
  (三)对虾养殖环境容纳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从HPNS发生的角度来看,决定对虾养殖环境容纳量的因素包括营养盐、有毒有害理化因子、有毒藻类以及有益藻类失活、致病病原或/和条件致病病原等。
  大部分营养盐被藻类利用,有益藻类有吸收营养盐从而减少池塘有毒有害理化因子的胁迫。有功能的有益藻类越多,消除环境胁迫的能力越强。在生产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饵料投喂增加,池塘营养盐累积会越来越多,藻类浓度也就越来越多,当达到一定藻类浓度时,藻类不能繁殖和利用池塘的营养盐,藻类会大量死亡或失去了消除环境胁迫的能力,需要处理藻类,如有条件的池塘可能通过换水调节藻类的浓度,或消毒降低藻类浓度,重新培水,促使新生藻类发挥功能;阴雨天等气候条件发生变化,藻类无法发挥功能,应该停止或者大量减少营养盐的输入(投饵)。益生菌和理化调节试剂具有消除有毒有害的理化因子的功能,尤其是藻类无法挥发正常功能时效果更加明显。
  (四)为什么要降低养殖对虾密度?养殖密度多少比较合适?
  凡纳滨对虾HPNS的发生与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直接相关,简单的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导致病原细菌和有毒有害藻类繁生,有益藻类要么大量繁殖进而老化死亡出现“倒藻”现象,从而失去调控水质的作用,要么即使大量有益藻类产生也不足以到达有效调控水质的能力。水体富营养化与投饵量直接相关,相同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措施,投饵量越高,水体越富营养化,按照传统的养殖技术,种苗密度越高投饵量就越高,越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与养殖对虾品种有关。在相同种苗密度条件下,按照传统养殖管理技术,养殖生长快的品种与养殖普通品种,因单位时间投饵量不同,所造成的环境胁迫不同。
  按照现有市场上生长快品种的生长速度,养殖约70天,规格在60-80尾/kg;普通品种养殖到规格60-80尾/kg,需要100天左右。按照饵料系数相同计算,如采用相同的投放密度和养殖管理措施,养殖到70天,养殖生长快的对虾品种池塘的环境胁迫约为养殖普通品种池塘2倍左右,也就是相当于普通品种对虾密度提高了1倍左右。如,在封闭式对虾养殖模式(养殖期间只进水不排水),如果生长快品种投放5万尾/亩,实际上产生了相当于投放了普通对虾种苗10万尾/亩的环境胁迫,这在生产中是行不通的。
  不同养殖池塘和养殖管理技术,环境调控能力明显不同。在养殖期间只进水不排放水的封闭式养殖模式环境调控能力最弱,养殖环境容纳量比较低;高位池塘在养殖期间因为具有全天候的进水和排水能力,因此环境调控能力较强,养殖环境容纳量比较高,其中2亩以下高位池塘的环境调控能力明显高于面积5亩以上池塘,单位面积养殖环境容纳量也高于面积5亩以上池塘。
  因此,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管理措施(如换水等),投放种苗的密度应该有较大差异。建议凡纳滨对虾虾苗的投放密度如下:
  1、封闭式养殖模式。凡纳滨对虾普通品种(土苗和二代苗)放苗密度3-4万尾/亩,生长快的品种2.0-3.0万尾/亩。
  2、高位池养殖模式。(1)小于2亩的池塘,普通虾苗小于10万尾/亩,生长快品种小于7万尾/亩;(2)5亩左右池塘,普通虾苗约7万尾/亩,生长快品种小于5万尾/亩;(3)大于5亩的池塘,相应苗种密度需要进一步减少。
  (五)为什么在养殖期要控制对虾饲料投喂量?为什么要延长养殖时间?
  HPNS发生的主因是池塘单位时间饵料投喂量过大和水质调控能力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池塘的环境胁迫;水体富营养化是形成环境胁迫的主因,容易导致病毒、细菌等病原的感染,也会使非致病性病原在对虾体内繁生而转为致病病原,病原感染又降低了对虾对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除了降低对虾养殖密度外,还需要严格控制饵料投喂量,遵循少投饵料和延长养殖时间的原则。
  在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固定的情况下,池塘的最大环境容纳量在一定时间段是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养殖对虾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养殖环境是无法承载的。举例来说,在封闭式养殖池塘中,按照传统养殖技术,如果投放生长快虾苗5万尾/亩和饵料系数1.2计算,养殖60-80尾/kg,养殖时间约70天,每亩投放饵料约600kg;如果投放相同密度的普通虾苗,养殖到70天,每亩投放饵料约300kg;为了缓解池塘的环境胁迫,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在100天内投放饵料总量为600kg,而不是70天投放饵料总量600kg,无论是生长快的品种还是普通品种,600kg的饲料需要100天投完,而不70天投完。要达到这个要求,养殖生长快的品种除了降低种苗放养密度外,在养殖通过程中通过控制饵料投喂量达到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减轻环境胁迫;或者通过减少养殖中前期投喂量,延长养殖时间,提高池塘的环境容纳量。
  (六)为什么停止投料能够控制肝胰腺坏死症?停料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还需要从HPNS发生的三个层次的原因谈起。
  第一个层次原因也是表面原因,HPNS的发生是细菌、有毒有害藻类、有益藻类大量死亡和有毒有害理化因子所导致的,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解释为什么使用消毒剂、藻类消除剂、抗生素等不能控制HPNS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即使杀灭了细菌,也没有解除因水体富营养化所造成的其他因子的胁迫。
  第二个层次原因是造成HPNS发生的上述因素的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在没有解除水体富营养化的清楚情况下,上述环境胁迫因子从根本上难以消除,即使消除也难于持久,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控制饵料投喂量的基础。
  第三个层次原因是导致饵料投喂量过多原因要么是种苗密度太多迫使单位池塘面积和时间饵料投喂多,要么是投喂管理技术不合理,如养殖30天左右时,一天三次投喂饵料,观察网的饲料每次2个小时吃完显然是不合理,应该是1小时左右时间吃完比较合理。
  既然我们知道造成养殖水体环境胁迫的主要原因是饵料投喂量过多造成,要消减池塘水质环境胁迫,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旦发生HPNS,需要停止投喂饲料,同时进行水质处理,如消毒和重新培水。
  停止投喂饲料多长时间?主要观察三项指标,一个是除了观察不到死亡对虾外,还要观察对虾状态是否恢复正常;二是培水,新培养的藻类一定要起来,如果没有新生藻类,即使投饵,所产生的污染物也不能清除;三是增加池塘底质的处理和增加益生菌的调控,保持水质稳定。
  (七)为什么要用鱼类防控肝胰腺坏死症?哪些鱼类比较合适?
  一些鱼类为什么能防控对虾肝胰腺坏死症?这还得从一些鱼类摄食和活动习性与养殖环境容纳量关系说起。
  (1)某些鱼类可以摄食藻类,有维持藻类平衡和促进藻类活性的功能。
  (2)一些鱼类可以摄食死亡藻类、腐殖质、甚至对虾粪便等,可以提高养殖环境容纳量。
  (3)有些鱼类可以摄食死亡和病弱对虾,一方面会减少死亡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会切断一些疾病的传播。
  因此,池塘中要投放具有三方面功能的鱼类,摄食藻类的鱼类,摄食死亡藻类、生物絮团、腐殖质甚至对虾粪便的鱼类。
  (八)只用鱼类就能防控肝胰腺坏死症吗?
  如果不降低养殖密度,还采用过量投喂的养殖方式,投放鱼类种类、规格和数量不合适等均不能有效防控HPNS。除了降低养殖密度,控制饵料的投喂量,投放合适的鱼类外,还应该加强养殖管理。如台风、下雨、气温等气候条件发生剧烈变化,藻类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功能,应该停止投喂,增加益生菌和促进益生菌繁殖的糖类,用益生菌消解水体有毒有害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也应该进行消毒(如二溴海因)消毒减少病原的胁迫,然后培水使藻类快速繁殖等。因此,维持有活性的藻类、大量的水体交换和消除病原胁迫等也是预防HPNS的必要措施,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密度养殖能够成功的关键,这是措施实际上增加了养殖环境容纳量,尤其是大量的水体交换。
918博天堂